阅读 5876 次 对三本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行业标准条文的类比分析
对三本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行业标准条文的类比分析
武 玮 徐 旸 朱书勤
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前言
目前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安全技术现行行业标准多种版本,采用何种行业标准在建筑施工中用钢管脚手架搭设的临时支撑结构可达到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要求,是每位建筑者的责任;通过类比分析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一、现行三本行业规范名录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以下简称JGJ130);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以下简称JGJ162);
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以下简称JGJ300)。
仅对以上三本常用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安全技术现行行业标准,在设计、构造等方面的条文进行类比分析。
二、比较与分析
JGJ130、JGJ162、JGJ300规范在设计、构造等方面的条文规定见下表1。
JGJ130、JGJ162、JGJ300规范在设计、构造等方面的条文规定
表1
序号 |
名 称 |
JGJ130条文 |
JGJ162条文 |
JGJ300条文 |
1 |
钢管材质 |
第3.1.1条 |
第3.1.1~2条 |
第3.0.3条及说明 |
2 |
钢管规格 |
第3.1.2条 |
第3.1.2条 |
附录(表C-1、表C-2)注1 |
3 |
高宽比 |
第6.9.7条 |
第5.1.7条 |
第5.1.8条 |
4 |
长细比 |
第5.1.9条 |
第5.1.6条 |
第4.1.3条 |
5 |
荷载分项系数 |
第5.1.2~3条 |
第4.2.3条 |
第4.2.6条 |
6 |
荷载组合 |
4.3.1~2条 |
第4.3节 |
第4.2.7条 |
7 |
支撑结构的地基承载力 |
第5.5.2;5.5.3条 |
第5.2.6条 |
第4.6.1~2条 |
8 |
立杆基础底面积计算 |
第5.5.1条 |
第5.2.6条 |
第4.6.3条 |
9 |
立杆计算长度 |
第5.4.6;5.4.7条 |
第5.2.5条 |
第4.4.9~11条 |
10 |
挠度、变形值 |
第5.1.8;8.1.7条 |
第4.4节 |
第4.3.4~5条 |
11 |
立杆稳定性 |
第5.4.3~5条 |
第5.1.7;5.2.5条 |
第4.4.1~13条 |
12 |
支撑结构抗倾覆 |
第9.0.15条 |
第5.1.2;5.1.9条 |
第4.5.1~2条 |
13 |
扫地杆 |
第6.3.2;6.3.3条 |
第6.1.9,6.2.4条 |
第5.1.4条 |
14 |
搭设高度 |
第6.9.1;5.4.7条 |
——— |
第5.1.1条 |
15 |
连墙件 |
第5.2.12~15;7.3.8;6.9.7条及6.4节 |
第6.2.4条 |
第5.1.6条 |
16 |
(水平、竖向)剪刀撑 |
第6.9.3~5条 |
第6.1.9条 |
第5.2.1~3;6.1.4;6.2.3条 |
17 |
纵、横向水平杆 |
第6.2.1~3;7.3.5;7.3.6条 |
第6.1.9条 |
第5.2.5;5.2.7;6.1.4;6.2.3条 |
18 |
扣件、底座、可调托撑 |
第5.1.7;5.2.15;6.2.3;6.3.1; 6.9.1;6.9.6;7.2.3;7.3.3;7.3.11条 |
第6.1.2;6.1.9;6.2.4条 |
第4.3.3;5.1.2;5.1.5条 |
19 |
斜道、台阶、坑槽 |
第6.7节 |
第6.2.4条 |
第5.1.7条 |
20 |
悬挑支撑结构 |
第5.6节、第6.1节 |
第6.2.6条 |
第6节 |
21 |
立杆 |
第6.3.6;6.8.3;6.9.2;7.3.4条 |
第6.2.4条 |
第5.1.3条 |
22 |
拆除 |
第7.4节 |
第7节 |
第7.6节 |
23 |
安全管理 |
第9节 |
第8节 |
第7.7节 |
24 |
检查验收 |
第8节 |
第6、8节 |
第7.4节 |
25 |
监测 |
——— |
——— |
第8节 |
注:表中未提及者,均详见JGJ130、JGJ162、JGJ300规范中有关条文的内容。
1、JGJ162规范(2008-12-01实施)存在以下不足(以先后实施时间)
(1)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体,其力学传递机理:荷载—模板—次楞—主楞—立杆。主楞一般都采用钢管,主楞通过扣件将荷载传递给立杆,因此扣件与立杆间抗滑计算是立杆承载力计算中的关键,但JGJ162规范并未加以详细说明。只要水平方向的主楞钢管和竖向承受荷载的立杆钢管依靠扣件传力,偏心是肯定存在的,且偏心距肯定要大于48mm,而JGJ162规范(第8.0.5条)又明确规定:不得出现偏心荷载及(第5.1.7条)严禁承受偏心荷载等等,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2)立杆计算长度(第5.2.5-3条)最大不得大于1.8m,此规定显然是经验性的;若按h+2a=2.2m计算,其长细比在112~138之间,稳定系数则在0.481~0.357,不能说明钢管的承载力很好,因为未考虑偏心及实际钢管壁厚(大都在2.7~2.8mm左右),虽然JGJ162规范(第5.1.7条)规定钢管壁厚应按实际检查结果计算,但大多数施工单位人员并未按规范要求计算。
(3)对支撑架体缺少严格的设计计算规定(第5.1.2条)。
(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剪刀撑搭接长度500mm(第6.1.9条),此规定也是经验性的。
(5)监测未具体规定;搭设高度未具体限制。
以上是JGJ162规范在使用中的特别引起重视的要点。
2、JGJ130规范(2011-12-01实施)存在以下不足。
(1)同JGJ162规范一样,存在以上不足的1款内容;因为JGJ130规范(第5.1.4条)规定偏心距不大于55mm,立杆稳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偏心距的影响,这也是不现实的。
(2)悬臂长度对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起着控制作用。规范表C-2、C-3中α=0.5和α=0.2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值恰恰违背了悬臂长度支撑结构稳定性的规律。
(3)满堂支撑架规范中表C-2~C-5及规范第6.9.1~6.9.7条规定,划分的模糊,不便应用。
(4)JGJ130规范明确表明采用的设计方法方法是半概率半经验的(条文说明第5.1.1~3)。
(5)监测未具体规定。
以上是JGJ130规范在使用中的特别引起重视的要点。
3、JGJ300规范(2014-01-01实施)的亮点。
(1)首次提出框架式支撑结构、桁架式支撑结构、单元框架、单元桁架、悬挑支撑结构、跨空支撑结构、节点转动刚度等概念,并将其水平杆设计计算、构件长细比计算、稳定性计算、抗倾覆验算等进行明晰的计算公式规定,让设计人员心中有数,也符合现场实际工况(第2节、第3节、第4节、第6节)。
(2)首次提出必须满足缺一不可四个条件的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概念(第5.2.4条)。
(3)首次提出监测方案、内容、方法(监测频率)及监测指标等(第8节)。
(4)首次提出在空旷场地搭设的独立高位支撑结构应采取防雷接地措施(第5.1.9条)。
(5)首次提出对支撑结构计算采用刚度比概念(第2.2.4条及附录B表B1~4)。
(6)结构构造要求详尽(第5节);施工要求合理,便于使用与管理等(第7节)。
三、结论
有实践、有比较、有分析、有鉴别才有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对JGJ130、JGJ162、JGJ300规范在设计、构造等方面条文的类比分析后,确认:JGJ300规范概念清晰、明确,设计计算公式、构造及施工要求详尽合理,监测方案齐全,适用于目前国内施工现场实际,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又做到了技术先进、设计经济合理。
(本文来源: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文径网络设计项目投资中心:刘红娟 尹维维 编辑 刘真 文径 审核)
上一篇: 针对某中学教学楼评估检测加固抗震安全鉴定分析 |
下一篇: 浅谈某大型转换梁普查检测及裂缝成因分析建议 |